中國石油石化商務網消息,今年前10個月,遼河油田同比多產原油5萬噸,超進度完成控虧指標,桶油完全成本降至10年新低。
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低油價的沖擊,遼河油田勇挑保障能源安全和提質增效兩副重擔,動態實施46項提質增效工程,完成年度階段挖潛增效目標的139%、優化投資目標的150.9%,提質增效成果顯著。3月中旬,面對油價“閃跌”,遼河油田超前開展不同油價下的產量效益評價,形成了4套產量調整方案。隨后,按照股份公司下達的產量調減要求,暫緩實施部分效益較差的產能井和措施井,關停部分高含水井和低油汽比井,實施吞吐井延長生產周期、低產井轉撈油生產等辦法,優化了產量結構,在保證千萬噸穩產必要投入的同時,降低了平均開發成本。
針對導致高成本的主要因素,遼河油田綜合施策,采取革命性舉措降本。外購燃料成本,約占桶油完全成本六分之一。對此,遼河油田綜合實施加大天然氣自用、能耗對標管理、優化注汽等工程,日外購氣量同比減少近100萬立方米,有力推動了燃料成本下降。勘探本著“費用最少、成本最低”原則,持續推進效益勘探、精細勘探,今年已落實的探明儲量,90%為價值較高的稀油、高凝油。打破多年來“重油輕氣”的思維慣性,勘探部署向“油氣并重”轉變,駕探1獲高產工業氣流。首推“項目經理制”,全過程把控探井的工期、成本、質量,前10個月平均完鉆周期縮短6天,實現了核銷勘探費用進度節余。
開發上優化建產、深化對標、強化管理,提高了千萬噸的“含金量”。在自營區投資壓減22%情況下,按照“提單井時效、降投資單標”思路,優先實施效益排名靠前的井,新井日產量創近10年新高。建立3大類31項對標指標,開展了油田公司、采油單位、作業區三級對標,實現了產量完成率、完全成本、操作成本、基本運行費等關鍵指改善。協同推進48項重點改革任務,降本作用明顯。“油公司”模式改革實現了修井作業、車輛運輸、工業后勤業務由一家單位集中管理,噸油作業費下降近20%。三項制度改革完成公司機關“大部制”改革和新一輪“五定”工作,壓減處級機構6個、科級機構125個,減少管理費2000多萬元。
技術上精益求精,拓展了降本空間。重點推廣使用低成本高效壓裂等14項技術,階段挖潛增效5800余萬元。SAGD技術團隊新培育2口百噸井,百噸井總數達17口,操作成本僅為油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,讓超稠油開發在中低油價下具備盈利可能。
行百里者半九十。臨近年終,遼河油田上下持續保持昂揚斗志和拼搏狀態,奮力奪取疫情阻擊戰和效益保衛戰的最后勝利。
加快儲氣庫建設。
深化對標管理,精細數據錄取。
創新工作室員工攻關快速拆卸密封鋼圈提效率。
黨員先鋒隊帶頭攻關提高區塊水驅動用程度。
積極推行場站標準化建設提升效益。
油田員工持續保持昂揚斗志和拼搏狀態,奮力奪取效益保衛戰的勝利。
中國石油石化商務網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石油石化商務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中國石油石化商務網,轉載時請署名來源。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或其它網站的信息,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