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石油石化商務網9月22日訊,9月8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國家能源局發布《關于推進“人工智能+”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》(簡稱《實施意見》),明確到2027年初步構建能源與人工智能融合創新體系,人工智能賦能能源核心技術取得顯著突破,應用更加廣泛深入,到2030年能源領域人工智能專用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。
《實施意見》系統部署“人工智能+”能源的八大應用場景,并提出多個典型應用方向。在能源新業態方面,圍繞能源保供和綠色低碳轉型需求,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虛擬電廠(含負荷聚合商)、分布式儲能、電動汽車車網互動等靈活性調節資源中的應用,提升負荷側群控優化和動態響應能力。在新能源領域,針對新能源出力波動性與間歇性的問題,加快在高精度功率預測、電力市場、場站智慧運營、新能源規劃、項目后評價等方向的人工智能應用,持續推動新能源關鍵材料及產品不斷迭代創新。
在“人工智能+”油氣領域,《實施意見》提出聚焦跨專業協同研究、現場作業操控、生產運行管控等方向,推動勘探地質目標智能評價、開發方案智能優化、鉆井壓裂等作業參數智能調整、煉化裝置智能運行、管網運行實時仿真。鼓勵加快智能鉆機、機器人、無人機、智能感知系統等智能生產技術裝備的研發與應用,推動生產現場全過程智能聯動與自動優化,推動油氣產業鏈智能化升級建設。例如,研發油氣開發數據與知識智能化技術、智能開發優化軟件和專業大模型,打造大模型驅動的協同研究與生產管理決策平臺,構建面向智慧油氣田開發生產管控的新模式。
此前,能源行業雖已在人工智能應用上有所布局,但仍存在技術可靠性不足、數據基礎薄弱等問題。此次《實施意見》指出,要加大關鍵技術供給,聚焦能源領域數據孤島化、算力碎片化、算法黑盒化、算力高耗能等技術瓶頸,推動開展適用于能源領域的數據、算力、算法等共性關鍵技術攻關,為能源高質量發展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撐。